|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View
 

1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10 years, 7 months ago

 

 

華語文語言政策研究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

應用華語系海外華人研究碩士班

 

 

 

鄒瓊美:15 語言與民族主義 /日本 韓國

本周研讀蔣為文老師文章-「從漢字文化圈看語言文字與國家認同之關係」。該篇文章主要論述,民族及國家使用的文字和語言,應該跳脫殖民國統治時期留下來的語言文字,應使用屬於自己的文字語言,文中舉例越南、韓國很成功的擺脫中國統治時留下的文字,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本文又說:臺灣被日本殖民時期學習日文,但是日文亦屬於漢字文化圈之一環,所以臺灣無法「脫漢」。本文又對「高低語文」、「高低語言」做一番解釋,並拿越南、日本、韓國、臺灣等地比較且舉例說明。

文章2.4還有提及「母語異化與母與轉換」,我個人非常認同蔣老師這節的看法,依我本身經驗,我出生在泰國的中國家庭,我的母語是客家話,但我接受的教育及和泰國人溝通皆使用泰語泰文,長愈大客家話愈不會講,來臺生活十幾年後泰語有點退步了,但是還好在工作上還有接觸自己母語,其他同鄉也有相類似的問題。

至於第四章「臺灣想像共同體的轉變」,我認為這章內容過於主觀,有參雜一些政治因素於其中,學術研究應該客觀的從各角度來探討比較不會失真,否則幾百年後的學者看到我們的報告立刻就見真章。

 

羅允澤  語言與民族主義 日本韓國

閱讀完後認為,東南亞的華人認同已經由僑居的概念轉型呈現的現代定居型態,也轉而認同居住國的國家認同,不再以中國作為國家認同的依據。

而東南亞華人經歷多年國家型態的轉變,也開始本土化。



李昕 60285015I : 語言與民族主義

   以我來看,語言與民族主義的關係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國家的人,要是有民族主義當然他的語言政策是拿自己國家語言來當第一個語言,也不太管別國家的語言。拿日本,民族主義最明顯的國家之一來看。在日本之前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很有權力的國家,所以如果別的國家的人要跟他做生意的話,只好學日語。但到了一段時間,從1998年,日本才開始加入英文課到小學課程(以http://en.wikipedia.org/wiki/English-language_education_in_Japan)。

   我認為語言跟民族主義,如果說到之前,是有很多影響,但要是談到目前,一個語言要讓一個國家接受的話,是跟因為經濟以及國家跟國家的競爭有關。

 

武氏緣:從漢字文化圈看語言文字》

本文主要容蔣為文老師從漢字文化圈的歷史文化情境中探討語言,文字對於台灣人民的國家民族認同與獨立堅果運動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我認為該題目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尤其老師列出具體的例子包括越南、韓國、日本,歷史中都是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但不同的背景,每一個國家都選出自己不同的文字路線,在國家角度來看,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並一步一步脫離漢字文化圈之影響也是這幾國的重要事件,值得研究,值得探討的問題。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過程,如何選出最好的語言文字措施原來對於國家獨立意識,人民的國家認同都極為重要。


徐智俊      韓國語、日本語和越南語

 

 

     我學習韓文和日文都超過十年,因為不常用就沒有再進步,有漢字比較好學習,漢字音部分感覺很像一種漢語方言,當然文法不一樣,漢語在發展上也是歷經了好多不同時期,空間上時間上都出現了很多變異,反而經常在鄰國語言上,重新找到了現代漢語已經消失,或原本的發音以及意義。

    老師提到了『非線性發展』,就我認知在漢字音的部分,各鄰國(越南、韓國及日本),還是有一套的發展軌跡,『層次』吧! 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上古漢音層次(漢朝以前),令我意外的事,越南語這個層次很豐富。所謂古漢越語,是比唐代更古的語言殘跡;以及越化的漢語詞,即本來的漢語詞,隨越南口語變化、脫離漢越語系統而產生的越語詞。漢越語比朝鮮、日本的漢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漢語的聲韻調與漢越音均存在規律系統的對應,因此漢越音對中古漢語語音本體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而對古漢越語的研究,則可幫助目前對上古漢語的構擬。

 

李效珍 (60083008I)  15.國家霸權與教育 :

 

本周研讀了日治時代的文教與社會

 

就教育制度來看,日冶時代是台灣近代西式教育制度的發軔期,然而此一制度之建立主要目的在於貫徹殖民政策,無視於被統治者的立場和反應。

 

  儘管各方之評價不一,惟不可否認的,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是近代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的主要動力,而五十年間所建立的規模和基礎,更是對戰後臺灣教育發展具有不容忽視文影響。

 

  日冶時代推廣日語是同化政策的主要手段,日治初期,總睿府以公學校作為推廣日語中心成效有限自1910年代中期起,鼓勵各地社會領導階屬組織「國語普及會」、「風俗改良會」等社教團體,展開以民閒團體為中心的推廣日語運勳。

 

  推廣日語運動主要目的在於貫徹語言同化政策,亦即是希圖以日語為工具,培養臺人具備日本國民精神和性格,成為完全的日本國民。然而臺灣人始終視日語為外國語文,並未對之產生認同。

 

  除了日本殖民台灣是殖民地式的霸權教育以訃外與此類似的情況還有新加皮,馬來西亞,香港,韓國等只是這些國家的文化社會背景民族不同而產生了對統冶階層不同的認同

 

15 康本松 : 語言與民族主義/日本韓國 

1910年至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共殖民朝鮮半島36年。 

對朝鮮半島人民來說,是永遠不能忘卻的屈辱歷史。這就是為什麼韓國人對日本的民族仇恨到現在都難以抹去的原因。 滅文滅種,進行殘酷統治1910年,日本人針對朝鮮歷史地理書籍進行了一次全國性搜查,日本人企圖通過燒毀書本,消滅朝鮮人的民族意識。日本人還要徹底剝奪朝鮮的歷史與語言,他們對朝鮮人實施了民族文化滅絕政策。

 

武氏緣:華僑華人問題概論閱讀

本人讀完這本書之後有幾個想法

1.  略翻看之後我們有一種零散的感覺,是否作者只是把關於華僑華人問題幾篇文章《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總論卷》一書中抽選出來? 其實詳細地看,讀者就可發現,在看似不太完整的內容中,卻有其自身邏輯,即圍繞著一個主題:印尼華僑華人問題。華僑華人概論一文中提及諸多問題如:華僑華人稱謂問題、華僑華人歷史分期問題、雙重國籍問題、中國與華僑華人關係、排華問題、華僑華人與文化融合問題、華人的經濟與大眾化經濟圈問題、華僑華人對世界聞名的貢獻、華僑華人的歷史選擇等讓我們對華僑華人歷史有全景的視野,之後引起我們進入印尼華人各個問題。

2.  周南京的分析和論點都很詳細,雖然這不算是一個深入研究的版本,但通過這本書大概可以初步走進印尼華人社會研究, 我們可從幾個角度來觀看印尼華僑華人的脈絡。

3.  個人對於此書的書名之評價:

a.  整體來看這本書的書名還不完全描述它所提及到的內容。

b.  或許範圍太廣了,內容還不至於將書名劃分出來的範圍那麼廣。

c.  此書名《華僑華人問題概論》、但是大部份內容是有關於印尼華人和相關的問題,卻沒有徹底的解決有關印尼華僑華人的問題。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