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10 years, 2 months ago

 

 

華語文語言政策研究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

應用華語系海外華人研究碩士班

 

 

 

 

鄒瓊美:11. 語言與族群

   作者以孫中山先生在馬來西亞所創刊的《光華日報》為背景,闡述華僑與華人兩種身份之間做探討,中國人移居海外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在南洋各島國皆有華人存在,一般將離開國家遷往他國居住的國人稱做華僑,這些人生於中國、長於中國,但因個別因素而到其他國家發展,對中國有著割捨不去的情感,心裡面總是會有落葉歸根的觀念,期盼老來或死後能返回故鄉,我們稱之為「華僑

   華僑在移民到居住國結婚生子,其子女稱為「華裔,也稱第二代華僑,其對父母親的祖國情感上沒那麼親切,但因接受父母親的直接教導,思想、語言皆與父母差距不大,但會視出生地的國家為祖國,可是心裡也會認同父母的血統,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而第三代大部分華語都不會講了,直接就認定居住國即是自己的祖國,只知道祖先來自中國。以上這些人亦稱之為人』。如此,居住於馬來西亞的華人稱呼「馬華」,同理「泰華」、 「印華」等等。

 

武氏緣: 

 

文化認同的獨立性和動力性: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的演進與創新為例

楊宜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組,北京

本論文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進行了實地調,試圖展示文化對於華人的凝聚機制和功能。從而發現馬來西亞華身處出多元種族文化背景中,其文化認同源自一下先素:

  1. 由祖籍地認同,親屬認同演變為對整個馬來西亞華族,華人社會組織的認同,組合機制俱有華人整體種族文化特徵的現代組織。
  2. 由足跡的認同,親屬認同,方言認同發展演變成為華語言認同,突顯出華人群體地文化特徵。
  3. 由習俗信仰認同演變成為對文化價地認同,由於文化價是包括一整套標誌著文化特殊性的觀念系統,影響著人們對於生存目的和生活方式地選擇。因此,這表達了作為華族的認同,並逐漸建構了獨特的馬華文化。

 

羅允澤  語言與族群 馬來西亞

閱讀完後認為,1956年,時任教育部長的敦拉薩組成教育委員會討論獨立後的馬來亞教育,並提出「拉薩報告書」,也在此報告中出現「獨立中學」的概念。日後華文中學的改制也在此埋下伏筆。這些報告的出現,也進一步箝制華文學校的政策,使得華校必須要做出立場上的表示,不能縱容左派言論與宣傳在校內散播,而華文學校之立場在此之後也變得非常明確。

 


徐智俊    沙拉碗 與 馬賽克

 

     1970年代開始,新的、更符合全球多數國家之人群組成特性的社會意識與價值逐漸抬頭、興起,這便是「多元文化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者以「沙拉」以及「馬賽克」作為其比喻,來說明社會中的人群組成方式:一個國家或社會由各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組成,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並不需要「熔」成同一種顏色與味道,而是透過不同、多元的文化展現,共同來豐富一個國家或社會。透過增加對不同民族、族裔的文化傳統的理解,來促使人們尊重不同文化的傳統等,並進一步消除對其他民族、族裔文化的誤解,以克服、消彌因彼此間互不理解而產生的激烈文化衝突,甚至減少對其他文化、種族的偏見,培養對於群體差別欣賞的態度。而如此的理想狀態則需透過適切的社會學習來推進,以使各個族群、團體之間能相互容忍,了解不同的問話各自具有其獨特性,進而尊重、欣賞彼此之間的異同。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係指一個國家或社會中不同文化群體以及不同族群之間彼此保持其獨特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甚至欣賞其各別差異,而該國家、社會也不以任何一個文化作為主導性的文化,強調文化的多樣性。 

     被壓迫的語言族群和性別族群,引用多元文化主義去抗爭,進而發展出政治上的語言難民和性別難民。

 

11pbworked康本松 : 語言與族群/馬來西亞(華語:僑生)

馬來西亞:語言-教育媒介或族群認同?

當延宕多時的爭議教育政策不再只是教育議題,激烈論辯與抗爭讓此事躍上社會焦點,「科學及數學課程英語授課」(PPSMI)政策於2003年實施,取代過去中小學以馬來文或其他族群語言教學,歷經長時間重新評估與多次延後,政府終於將做出最後決定,各方遊說團體不斷試圖影響教育部,希望回歸以馬來文或其他族群語言授課,主要企圖維繫族群語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快速全球化時代下,鞏固馬來文的地位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