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華語文語言政策研究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

應用華語系海外華人研究碩士班



60285015I 李昕


     在香港有雙語言的問題,不過最大的問題她們討論就是廣東話和普通話這兩個語言。
現在在香港有越來越少人說廣東話, 其實
香港政府語言有「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
     也許因為有很多人移民到香港去,有其實從中國,人就用普通話比較多。可是還有很
多人要繼續用廣東話
還推動人們學或者用廣東話,這樣本來的語言才沒有消失。

      本人認為不但在香港,但別的國家如果有同樣的問題。我們也要接受別的語言,
想好語言政策,也應該要站起來推動繼續用自己本來的語言,這樣兩個語言可以在一起

語言不消失。



 

60185019i 武氏緣

分享 ”新世紀的澳門語言策略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chengxh/cxh01.htm

 

本文以2001年澳門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料爲依據,詳細分析澳門的語言狀況,進而提出語文規劃。資料顯示,在不同的語種比較中,使用英語的人數增長最快最多;在漢語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中,普通話使用的人數增長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尤其是在雙語結構中普通話的組合能力最強,由此決定推普工作和英語培訓必須加強。澳門語言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落實中文的官方地位,二是在澳門推行中葡雙語制。除此之外,還有英語的地位與社會對英語的需求等問題。本文從五個方面提出澳門的語言策略:

1. 三語排序的調整。從官方語言的地位考慮,三語的排位應由回歸前的

--改變爲--

2.   語言發展的預測

3. 語言態度

4. 語文教育。語文教育不外三方面:母語教育,外語教育,雙語教育

5. 機構運作。爲了制訂澳門特區的語文規劃,實施語文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必須要有一個有語言學理論修養的有工作效力的機構

而要點是把澳門定位爲以旅遊博彩爲龍頭的文化城市,語言規劃要據此而展開。

 

鄒瓊美06:語言、政策、學習:香港教學語言政策的困境之心得: 

 

此篇文章主要訴說著香港的語言教學政策的問題,因為培養英語人才可以提供給資本家,讓經濟跟國際接軌,制定學生學習英語的教育政策。

為了使政策被人接受,政府故意利用一些研究和學術知識,去支持這項教育政策,隱藏政策的壞處,像是宣稱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夠有效利用英語學習,而不去透漏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學生喜歡用英語學習知識。

同時學習母語和英語,可能會使學生兩個語言都學不好的情況產生;而課堂上只能用英語表達,又會導致學生不太敢講太多話,怕說錯文法,學習變得消極,也會減少自我表達的自信。

這項教育政策究竟是好是壞,是否有使香港學生因為擁有雙語能力而能提升香港經濟呢,文章內並沒有提到這一點。

即使教育政策會因為一些人的意見而做出調整和改變,卻也不會脫離原本的架構,也就是雙語(中英)學習。

從這篇文章可以得知,教育政策會被政治利益影響,而為了使政策被支持,就會利用學術研究來說服眾人政策的好處,實際上這項教育政策究竟是否對學生有利,這一點卻被隱瞞和忽略。

看完這篇文章的感觸是,教育應該要以學生為重,而且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不該被政治利益所犧牲,正因為學生是國家的棟樑,教育這一塊更應該謹慎,未來的國家經濟是靠他們所支撐的,若學生的教育被搞砸,後果卻是學生和國家共同來承擔的,教育政策被實行前應該要被審視,制定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的好政策,這才是教育。

 

羅允澤  香港的語言政策

中國香港的官方特區政府以二言三語來維持特區的運行,但是在經過雙非事件後。香港人是極度不喜歡內地人士的子女及其在香港的所作所為。而到了大學的時候各校的媒介語均有所差異,而非全部一致。中國香港近幾年的政策對本港出生人士給予的保障有所不足。

 


 

 


60185018I康本松 : 06 香港語文

香港常見的語言文字

目前香港的法定語文中文英文,中文和英文享有同等地位[1],而香港政府所提倡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粵語、英語和普通話[2],但實際上香港大部份學校以粵語及英語為教學語言,自幼稚園開始即教授英語,不少學校只是近年才開始教授普通話,只有極少數以普通話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絕大多數香港人除了與境外華人溝通等情景外,日常生活幾乎不使用普通話。廣東話是香港最主要的語言。2011年,香港人口有89.5%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其次為「其他中國方言」(4%)、英語(3.5%)、普通話1.4% 。

 


 

徐智俊   香港的語言政策

 

      隨著普通話的大舉入侵,香港要保持粵語優勢,勢必得提倡多元主義,讓香港公民有更合理的母語權,在香港,以閩南語、潮洲話以及客家話為母語的人不在少數, 過去殖民統治,明訂英語及粵語為官方語言,1997以後,香港爭取民主自治權,代表不同區域的議員,也反應出香港市民的需求,我去過元朗、沙田以及西貢,遇到不少客家人,也努力爭取反應客家議題,尤其,連續這三年香港舉辦『客家文化節』,才發現好多客家籍藝人(曾志偉、萬梓良)。去年在西貢還舉辦了第一屆山歌節,就客家觀點而言,民間這樣的鬆動是好的,香港的客家話,比較接近『惠陽腔』(四海腔),這也難怪劉鎮發教授在台灣時,說新竹桃園的客家話他聽得比較懂。我希望明年能和香港電台的同事合作多多介紹客家文化和歌曲,當然是用華語加客家話了。

 

李效珍 (60083008I)  06.香港市民身份認同的研究

 

香港回歸中國己經進入第十七個年頭。

回歸以前跟回歸以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變化似乎不大。認為目己是香港人的比率一直高於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兩者相差約一成六認為是中國人也是香港人的約佔一成。

 

  以上的差別跟學歷、年紀沒育直接的闕系。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香港人,因基祖先為來自中國大陸來的移民。國族認同上比較強對中國的好感比較深。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是因為受到英國自由主義的影響而有优越感對中國自由人權制度歧視。

 

  尤其近年來至香港觀光或移民的大陸人增多,因為語言、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不同而產生很多摩擦。此如說公共道德跟公民意識是產生衝突的來源,長期發展下去香港市民對中國人或者香港人的認同是我們要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