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9 years, 3 months ago

 

華語文語言政策研究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

應用華語系海外華人研究碩士班

 

 

 


 

鄒瓊美0910:語言與政策總論

    這學期要探討研習是語言政策,語言政策涉及廣泛包含人類族群及社會或文化等等。有些國家推行「講華語運動」,有些國家排華也將華語文屏除,也有推行雙語政策之國家,這些有時空背景因素存在所以會不徑相同。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在美洲原住民語系複雜眾多,歐洲的西班牙人、法國人、荷蘭人、以及操德語的日耳曼人都比英國人還早抵達北美洲,但在殖民地時其並沒有顯著的語言政策,在英國北美殖民地因經濟和其他因素英語被廣泛使用,美國是移民國家,自由主義色彩濃厚語言受到尊重與保障,但「英語獨尊」持續推行著。

 

    新加坡人口有華裔、馬來裔、印度裔等人,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開啟英國殖民時代,英語在新加坡語言地位高有其歷史背景、政治經濟等因素,政府推行講華語運動以保障華語價值,但英語仍然保有第一的地位。

 

    台灣從日據時期日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母語、到現在的國語等到目前並沒有完善的語言政策,母語的保存家庭佔有重要的角色,眾多的母語有各自方言,若要單靠教育體制來保存實則不易。

 

 

心得 : 客家電視台何去何從?102910 () 蘇青婉 60285016I

 

十年周的客家電視台、客家電視台要不要繼續還慢慢消失。

 

在會議中有一位他說;當他看客家電視台旁邊的人都走光了 代表是他們不喜歡看嗎? 還是聽不懂客家話? 還是節目對他們沒有吸引力?

對我外國人的看法來說,大部分會說客家話只有老人家或中年人;在每個地方都會有、特別是在早上的市場都聽到如果你會說客家可能會買菜時算便宜。因為政府看重客家的文化客家人的尊重 才成立客家電視台當初的營運與預算,是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每年依照採購法執行,先後由台視與東森電視等商業電視台承攬

,2007年客家台方正式成為台灣共廣播電視集團(TBS)的一員,營運至今、也是從2007年委由公視基金會辦理後、由於公視董事難產,造成客台台長避選及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亦隨之停擺。不但台長自2007年延任至今外,第二屆 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於2011年1月屆滿後、第三屆客家電視台諮議員仍無法組成,造成從前年2011年2月迄今,客台已超過2年半缺乏監督、審議機制。雖然有這樣的型況、我還是覺得如果有今天大家來討論這個問題客家還不會消失的、但可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策略來政策讓客家電視台有打到電視率的標準。

 

是否共同其他的語言一起合作?

 

只有客家的電視台原住民台嗎? 那其他在台的語言可以嗎?比方說; 外籍配偶的母言,新住民的語言等。客家人如果以人口計算是第三大的族群,因現在客台觸達率瓶頸,凸顯問題,法制定位不明,權責不清,預算不足、僵化,公共性則拓展不易、缺乏持續穩定監督機制。這些問題因為只有一種語言才率瓶凸顯問題也引起預算不足如果跟其他語言共同營運加文化很有趣的節目就有預算穩定。

 

比我的國家好多了。

 

我國家雖然也有族群的電視台(Cable TV)但是是私立公司要付費沒有政府的補助有北部、南部、東北部的語言節目。但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不要讓族群的語言消失有FM,AM收音機,還有在學校裡有課程學地區的語言,有活動讓學生參加列入唱歌、寫詩、用地區語言說故事或笑話等等不一定只靠電視台如果我們的活動很有趣很多人喜歡,到那時候有很多電視台來找我們上他們的節目好收不完呢?因為我個人認為不需要等政府來補助要找自己人來補助來出力出創造才有意思讓下一代看到這代的心意要繼續保護地區的語言。泰國每各地區有自己的語言北部泰北有北部的語言, 南部有南部話,東北有東北話,中部就說中部,還有原住民等。

 

鄒瓊美0910

「客家電視台何去何從?」公聽會之心得

今天非常很榮幸,因為楊老師帶領大家至立法院紅樓101會議室旁聽。議題為「客家電視台 何去何從?」,是客家界都在關心客家電視台的未來將怎麼走?因此,立法委員吳宜臻及臺灣客家智庫一起邀請政府部門、各界先進一起來討論及提共建言與建議。

台大新研所暨客家研究中心教授彭文正推動「雙軌化」,讓客語節目也能在公視及其他商業電視台播出,才有助於客台長遠發展。

台灣客家智庫秘書長劉介修說明,客家族群的收視率卻持續下降,預算由客委會編列提報,承包單位則由東森、台視再轉手公視,「法制定位」始終未明,「客台原創節目的智慧財產權歸屬也受影響。」

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楊聰榮研究族群政策多年,表達不能只有客台才播放客語節目的概念,應該要「雙軌化」。

以上是些學界的看法,那我認為政府應該要重視多元文化,無論客家、原住民或東南亞語言都要關心,因為這些族群也在臺灣生活,是臺灣部份,已經有做了要繼續保持,還沒有就要鼓勵,讓每種語言留在台灣。

 

 

60185019I 武氏緣:「客家電視台何去何從?」公聽會之心得 

 

2013910日數十位客家民間團體代表及藝文人士,在台“立法院”集聚一堂,召開「客家電視 何去何從」公聽會 。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本公聽會。對在台的客家人來講,本公聽會極為重要。因為客家電視十年了,至今仍由客委會委由公廣集團製播,民間團體指出,不僅預算過少也缺乏自主性,難以有突破性的發展,呼籲文化部應盡速,將其納入公廣集團,明確法制化,增加客家族群發聲的機會

參 加本公聽會有來自有關各部門人員與專家,進行討論怎樣讓客家電視臺發展。在會議中大聲呼籲,文化部應盡速增補客籍董事,讓客家族群意見有效傳達,文化部表 示,近期已積極徵詢名單,但仍無法提出明確的時間表,會將各方意見匯整過後,作為日後公視法修法參考。參加本公聽會后,其實對之前沒有注意到語言政策的人 啓發很多。

 

本松: 語言與政策/總論(華語:世界華語)
全球化人才賴國家語言政策

       新政府上台,兩岸形勢有改善的契機,有不少論者認為,蕭萬長先生任閣揆時期所提的「九大亞太營運中心政策」仍值得再重新研究其可行性;也有論者認為,大陸各大國際都會紛紛興起,各有其國際後勤服務優勢,尤其香港的區域金融中心與集資中心;上海的海運中心;蘇州的高新技術產業[k1];南韓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新加坡、澳門的博奕娛樂產業;印度邦加羅爾等城市的服務業外包產業,紛紛崛起,台灣早已時不我與,喪失相關的競爭力。然筆者認為,一切事在人為。擬由最近韓、美、英、歐盟等國家新訂的「國家語言(教育)政策」,探討背後的深層目的——「培育國民全球化能力」。國家一旦能培育大量多元的全球化人才,政府只要提供運用全球化人才的制度與環境,相關人才自然能為產業開創新企機,無論發展高附加價值的區域營運中心、服務業外包或文化創意產業,都能具備國際競爭力,台灣西海岸的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也會連成一條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服務都會帶(Megalopolis,註1),國家安全策略也自然內蘊其中。

 

 

 

羅允澤  語言政策總論

1950年代中期,新加坡仍然是英屬殖民地時期,新加坡市議會在19555月曾經成立「各黨派華文教育委員會」討論未來之發展的方向。1956年,該委員會提出的「各黨派華文教育委員會報告書」,提出以雙語或三語作為一個理想的教育方案。以祈將來消弭當時各族群因過去的單語教育造成的隔閡與誤解,也成為將來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濫觴,這是此報告書的意義之所在。(但中華總商會的備忘錄僅放進附錄部分的第一順位,但未採用)

語言政策導致華文教育徹底由新加坡的教育舞台上消失。


 


李昕 60285015I : 「客家電視台何去何從?心得

 

     那天去旁聽時,內容還滿豐富的。以我看法,我認為客家的電視台應該繼續做,因為如果減少的話,後代人當然有越來越少人會說會聽。我認為一個地方的語言,最少那些地方的人應該一起保護那個語言活下去。
     拿泰國北部的語言來說,有一段時間年輕人會說得越來越少。所以在北部的教育部拿個時間就開始開教泰北部語言的課。讓北部學校最少有一門課教泰北語,還有教泰北人的文化。
     我認為如果要保留一個語言,不但要保留語言,但還要保留文化,這樣才能保留得比較完整。

 


 


 

徐智俊:關於客語語言政策

 

         這是我一向很重視台灣的語言政策,尤其是客家話的能見度,在過去這一年,台灣各地的公車也開始有客語報站名的服務,也算慢慢施行「客家基本法」。明年公務人員客家行政也要加考客家語能力,客家話好等於佔有優勢。在媒體方面,客家電視台一直未納入工廣集團,客家電視台定位仍然不明,以及國家客語廣播電台未成立(馬英九政見),還有問題重重的客家委員會,都是當前客語政策遇到的困境。

 

客家電視十周年                                   60083008I 李效珍

客家電視台 何去何從?

公聽會心得

 

 

客家電視台(Hakka Television Station,縮寫為Hakka TV),簡稱客家台、客台、客視,於200371日開播,是全球全球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專屬客家、全程使用客語(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詔安腔、饒平腔)發音的電視頻道,以全方位的角度 24 小時關注客家文化及語言,透過精心製作的各類節目:戲劇戲曲、兒童青少年、生活資訊、音樂綜藝、人文紀錄與新聞雜誌類,讓所有客家及非客家觀眾都能欣賞與了解充滿愛與活力的客家文化。在200711日依據「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加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後,更突顯了客家電視台作為族群頻道、少數語言頻道及公共服務頻道的特性。未來客家電視台將朝本土化及國際化雙軌發展,以促進多元寬容、族群互相尊重為目標,讓台灣看見客家,更讓世界看見客家。

2003年6月14日,台灣電視公司取得客家電視台之製播採購案,客家電視台進行全天候試播

客家電視台重要紀事

2003年7月1日,客家電視台開播

2003年8月1日,客家電視台開播滿月,全頻道播出上字幕

2004年1月1日,台灣電視公司取得客家電視台之製播採購案

2004年10月12日,客委會舉辦「二○○四客家電視研討會」

2005年1月1日,台視文化公司取得客家電視台之製播採購案

2005年7月16日,首播本土第一個無線數位互動節目「小小客家變變變」

2005年8月28日,舉辦「客家電視台數位傳播學院」

2006年1月1日,東森電視公司取得客家電視台之製播採購案

2006年12月20日,單元劇「肉身蛾」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節目獎、最佳編劇獎與最佳女配角獎等三項獎項

2007年1月1日,依據立法院《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委託公視基金會辦理客家電視台之製播採購案

2007年6月20日,新聞節目「行入六堆庄」系列,報導獲得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2007年7-9月,舉辦「傾聽觀眾的聲音」座談會共八場

2009年12月3日,客家電視台首次參加亞洲電視獎即抱回多項大獎,同時在「年度有線/衛星電視頻道」(Cable / Satellite Network of the Year)獎項中與CNN、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等共同列名亞洲五大年度風雲頻道之一。

2009年12月31日,客家電視台創台灣各電視媒體先例,於跨年夜製播現場直播節目《與觀眾有約》,向觀眾報告一年來的成績,並接受觀眾call-in詢問、建議各項有關未來發展與節目規劃之意見,為台灣地區電視媒體創舉。

歷史

2003年7月1日,客家電視台開播,在台視廣場舉行開播典禮,定頻在第17頻道,下設新聞部、節目部、專案部、網路資訊部及播控中心等五個部門;當時台視文化公司已標得客家電視台經營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遂委託台視文化公司經營客家電視台。2004年及2005年,台視文化公司標得客家電視台經營權。2006年,東森媒體集團標得客家電視台經營權。2007年1月1日,客家電視台加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客家電視台的精神

客家電視台深刻體認,除了服務客家鄉親與觀眾外,同時也是各族群、各地區認識客家的最佳媒體。

 

客家電視台秉持「關懷客家族群及公眾媒體近用之權益,並增進認識、瞭解客家語言與文化內涵,促進族群交流與和諧,建構多元文化社會公民」之精神,建構全頻道之定位。客家電視台成為公廣集團之成員之一,除實踐公共價值之精神,更以成為台灣媒體之典範來自我要求。

 

另外,從「關懷客家心 宣揚客家情」出發,希望透過介紹客家的好山、好水、好歷史、好文化、好人物、好新聞、好風俗及好休閒娛樂,不僅讓客家族群,更讓不分族群的所有觀眾都能關注到充滿愛與活力的客家族群與客家文化,讓客家人的豐富文化及風土民情,都能毫無遺漏地、有層次與有計畫性的呈現在電視觀眾前。

 

客家人的精神

「客家人百多年來,在各領域作出了良多的貢獻,充份顯現出了刻苦耐勞、奮勇進取的精神。如今由於時代的急速進步,客家人除了須傳承傳統奮鬥的精神及優良的美德外,還須以寬大的胸懷看待各種事物的演變,務求開拓自己的視野求取更大的進步。」

 

「客家」,這個處處為客處處是家的族群,千百年來墾拓遷移,無論所遷移的環境如何險惡,客家的語言與文化依舊「硬頸」的傳承與堅持著。客家民系為尋求生活環境的安定,不斷的自中國大陸中原地區向南遷徙,長期下來鍛鍊出堅忍的毅力與硬頸的精神,來向大自然生存法則挑戰

 

 

心得

客家電視台創立的目的是為了讓客家文化繼續傳承 繼續地保留 我認為可以在電視節目中安排多國文字 讓世界各地想學習客家語言或了解客家文化的人能共容易了解和學習為了能使節目更多人收看 我覺得可以加一些有趣的元素 例如客家美食 或用客家語來介紹一些各地的美食 或用客家語來舉辦歌唱比賽  可以將現在的四個頻道刪減至三個頻道以增加預算然後在公共電視台中多穿插一些有趣的內容讓其他人主動對客家電視節目有興趣

要做出有趣的客家節目如果連客家人都不愛看 怎麼可能會吸引其他語系的族群觀看 又怎麼能傳承客家的精神呢?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